发布时间:
2025-03-17
坚持系统推进★★★◆■。坚持系统推进就要求把握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内在联系。国家治理体系是由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等组成的复杂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国家制度体系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更加管用是动态演进的过程★■。因此★■★★★,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推进国家制度体系与治理机制的系统集成和协同高效◆■★■,发挥制度集中性◆★★■◆◆、协调性和持续性的优势。同时,改革越向纵深推进★◆■■■,就会面对更多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各领域改革的关联性和互动性明显增强◆■,制度建设要更加注重系统集成,使各项制度彼此呼应、同频共振、相互促进★■■★,确保国家治理现代化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从而不断释放改革动能、不断彰显制度优势、切实提升国家治理效能■★★■。
海油工程天津智能制造基地二期工程在天津滨海新区正式投产,标志着国内首个海洋油气装备“智能工厂”全面建成。图为海油工程天津智能制造基地(2024年10月30日摄) 赵子硕摄 / 新华社
《决定》提出“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这三种不同类型的制度■★,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基本框架,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制度建设的重点。
坚持依法推进■■◆。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和集中体现,是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的有效方式,也是衡量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综合指标。只有坚持依法推进治理现代化★◆★★,才能有效保障国家治理体系的系统性■★■◆◆★、规范性、协调性,才能最大限度凝聚社会共识■★■★■,才能确保国家治理现代化行稳致远。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要以全面依法治国战略为根本保障,以深化法治领域改革为根本动力,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更加重视法治、厉行法治,着力推进良法善治;坚持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协调推进,坚持在改革中完善和强化法治★■◆★■★,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
全面深化改革问题,不是推进一个领域改革,也不是推进几个领域改革,而是推进所有领域改革★◆■★★,要把握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规律,坚持系统推进、依法推进◆★■、科学推进。
完善基本制度。基本制度是通过贯彻和体现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的基本原则,对经济社会发展等发挥重大影响的制度■◆■◆★◆。基本制度体现了根本制度的内在规定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基础,是党在长期执政实践中探索创立的治国理政的主要制度。基本制度集中体现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势,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它与社会变化发展联系紧密★■■★,要通过改革不断完善和发展,使其适应时代变化要求,并使制度优势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决定》提出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把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摆在突出位置,并提出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等重要举措,体现了对基本经济制度的完善◆◆◆★★;健全协商民主机制、健全基层民主制度等★★■★■,体现了对基本政治制度的完善★◆■■。
坚持守正创新。坚持和完善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推动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要坚持守正创新,根据时与势的变化不断推进制度创新。《决定》共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都是涉及体制■◆■■、机制、制度层面的内容,其中有的是对过去改革举措的完善和提升,有的是根据实践需要和试点探索新提出的改革举措。发挥制度优势、提升治理效能■■,要通过全面深化各个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既要坚定制度自信又要积极推进制度创新■◆,既要保持制度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又要不断增强其发展性和创新性,从制度建设的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再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在坚持和完善制度的过程中更好提升治理效能。
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
总之,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正确价值取向和科学方式方法,坚持依法系统科学推进◆◆■,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切实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坚持科学推进。坚持科学推进就是要深刻把握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遵循国家治理现代化内在规律,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有机统一,聚焦国家改革发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使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更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具体来说就是要坚持中国的领导,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政治保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磅礴力量;坚持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为核心价值取向★◆◆★,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基本价值准则★★◆★;坚持发展和改革创新■◆★,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撑;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国际影响力◆◆★。坚持立足实际和科学理性原则★◆◆★◆,更好提升治理效能◆◆★。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保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筑牢根本制度。根本制度相当于根基,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本质内容和根本特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起着奠基础◆■、定方向◆★、管全局的作用凯发精英体育官网地址★◆,是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顶梁柱”◆◆★■■。根本制度是不可动摇★■■■★、不可改变的,改革的目的是进一步筑牢其根基,使之更为稳固■◆■◆■。《决定》提出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还专门部署了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等等,都体现了筑牢根本制度的重要要求。
2024年2月29日,在位于台州温岭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台州市东部数控设备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国际贸易生产线上组装机床。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中心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和价值所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畅通人民群众参与国家治理、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确保人民群众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并将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反复出现的各类问题,更好回应人民群众现实关切和利益诉求★■。
创新重要制度■◆◆◆■★。重要制度是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具体的主体性制度★★◆◆,是由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派生而来的◆★★,主要包括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法治体系◆◆◆◆、党的建设制度等★★■◆★■。在制度体系中★■★,重要制度上连着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下接着各种具体的体制机制、程序规范,上接国家治理之顶层、下连社会生产生活方方面面之基层,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以及新领域新实践的不断发展,需要持续创新,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增动力、添活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坚持和完善现有制度,从实际出发及时制定一些新的制度◆■■★★,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各项制度都有其独特优势■◆★★,但都是以党的领导这个最大优势为前提和基础的,党的领导决定着其他各项制度优势的存在和发展。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推动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首要的就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进程中,将会面临更为复杂的形势任务,破解更为艰巨的难题,应对更为严峻的风险挑战,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根本保证★◆◆■◆。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资讯
2023-12-06
2023-12-06
2023-12-06
2023-12-06
2023-12-06
2023-12-06
2023-12-06
2023-12-06
202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