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5-03-17
10★★★■◆◆、青岛银行★★◆、营收、规模★■、业绩增速处于城商行前列、资产质量处于第二梯队中等水平2023、2024年2季度年业绩增速和资产质量相对2022年边际改善较大◆◆■★★,也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基本也处于成长性城商行第二梯队,2023年度股价跌幅-4.54%◆◆,走势不错★★★◆■■,2024年以来+32■★◆◆◆.67%,走势一般◆★◆★,主要原因我个人认为是其2023年度现金股息没有增加,还是10派1.6元,看看其从2018到2023年度的股息分配分别为0.2元/0.2元/0★◆◆■★■.18元/0★◆★■.16元/0.16元/0■★.16元,净利润快翻倍了,而派息金额还有所下降,太打击投资者持股信心了■◆■■◆★,你业绩增长再高有什么用?银行股又不是你一家,比较一下,确实没什么吸引力。反正我是不会买他的◆■★◆★■,等其把派息率提高上去再考虑吧。现在的股价2024.12■◆★◆★◆.27收盘3★★★◆.86元,PE5.60,PB0◆■.62,股息率4★■■★■.14%,其估值也是低估的■■★◆◆■,成长性不错,区位优势也有,如果管理层能提高派息率的话,将是一个不错的银行股投资标的,会继续跟踪其财报◆◆★★◆。
11◆■◆◆◆■、北京银行、也是19家系统性重要银行之一,上市也比较早★★■◆★,过去几年成长性不好★■,与宁波银行■◆■◆★■、南京银行的差距越拉越大★★★,可其估值超低,其股价表现在2023年反而最好,2023年度股价涨幅+12.61%★■■◆■◆,走势很好◆■■■◆◆,2024年以来+43■■■■.69%,好于大盘和整个银行业,走势非常不错,这也与其2024年中期10派1.2元的中期分配有关,现在的股价2024■◆■★.12.27收盘6.15元★■◆★,PE5.00,PB0.49◆◆■★,股息率5★■◆◆■★.20%,估值在城商行中还是偏低一些的,其估值也是低估的,计划纳入观察◆◆■◆◆★,其管理层得过且过,进取心稍差一些。最大的优势就是估值便宜一些。就是成长性不高,我重点投资的银行就是股息率+增长率,对于北京银行关注暂不会介入。
7★■■◆◆★、厦门银行:计划发行可转债,短期已无可能★◆◆。其营收■★■★■、业绩增速、资产质量等2023年以来有所下降,到了2024年3季度,业绩负增长-6◆■◆.27%,基本算爆雷了,2023年以来出现的最大问题就是规模没上来■■★◆★,2024年3季度贷款增速相对于2023末还是负增长-1.70%,后续发展势头就会受到较大影响。2023年度股价跌幅为-6.68%,2024年以来+23.21%,远弱于银行股,在城商行中也是偏弱的,现在的股价2024.12.27收盘4.50元,PE5★◆◆■.98,PB0.60,股息率5■◆◆◆◆.40%,其2021◆◆★■、2022、2023年度现金派息比例都在30%以上★■,这也是其的优点。其可转债发行推进的难度也是非常大的。我个人认为的不稳定对扎根福建及厦门的厦门银行业务开展是会受到较大影响的,这个不确定性将长期存在◆■■■◆,这是投资厦门银行时需要注意的★★,另外厦门银行的资产质量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正常类贷款迁徙率偏高,2022★★★◆、2023年◆■■,2024年2季度分别为1.61%■◆,2.46%◆★◆■,2.27%■★★■,贷款减值准备余额这2年也没有什么增长,债权拨备储备也比较低,逾期不良比和关注贷款率业处于上升阶段,2024年3报业绩负增长-6.27%■■★,与优秀的城商行的差距是越来越大了◆◆★,就是与齐鲁银行、长沙银行、青岛银行等第二梯队的城商行相比差距也是扩大了★★★★,基本可以把他剔除城商行第二梯队行列了,到了2024年末如果其基本面没有什么改变◆★★,我将把他调出重点关注的标的◆★,计划把重庆银行调进来★★。主要原因还是其所处的区域大环境经济不太好◆★,包括同区域的兴业银行各项指标也是下滑,这几年福建与江浙的经济差距越拉越大了。但其现在的估值★★◆★、股价确实不高,股息率也是5%以上,还处于低估状态吧◆◆★◆,公募基金和北上资金介入的不多。对基本面下降的公司不建议持有和介入。
8、齐鲁银行;营收◆◆■★◆、规模、业绩增速原来处于第二梯队前列,现在可以把他列为第一梯队了,营收、规模、业绩增速不错,资产质量边际有所改善,估值不高,成长性突出,已经有所布局。其基本面状态与江苏银行2022年所处的阶段差不多,潜力比较大★◆★。2023年度股价跌幅为-1.62%,2024年以来+48.70%■◆■★★,大有后来居上之势,现在的股价2024.12.27收盘5◆★■★◆■.56元,PE5.67,PB0★■◆.73■◆■,股息率3◆■★★■.96%◆◆,齐鲁银行的亮点就是营收、规模◆★◆■、业绩增速比较稳健均衡◆★◆◆,2024年3季度业绩增速达到17.19%,已经排在了城商行中的前列了,资产质量■★◆■◆、贷款拨备★★■、债权拨备、逾期不良比★■,新生不良率等都还有所改善,特别是逾期不良比中报仅有79■◆◆★■.70%,非常低■◆◆■。主要原因还是背靠了山东这个经济大省好乘凉,也与其管理层积极进取有很大的关系,其估值股价仍处于低估区间,今后还有不错的上升空间,按折现率=股息率+增长率,年化15%以上的复合收益应该可以达到的,另外主动公募基金对其配置很低,股东人数也是大幅减少★◆★◆,就是其优点还没有被机构所挖掘■★,今后发展的势头还比较好,其也进行了2024年中期10派1.27元,派息率达到了27%以上◆★★,我把他看成3年前的城都银行■■,发展潜力非常大◆■◆,我对齐鲁银行的看法与@夏至1987 基本接近◆◆◆★,非常看好他的发展潜力,至于仓位已经有了一些布局,今后还会逢低加仓的◆★◆◆■◆。
江苏银行可转债去年已完成强赎,补充了核心资本★★,管理层没有了释放业绩的压力◆■■■★■,现在的三报数据就是其正常的经营水平,2024年3季度营收增速6★■◆.18%,业绩增速10.06%■★■,资产质量还处于良好范围◆■◆■★。整体还是处于银行业第一梯队内。其估值股价成长性还是具有很大的投资性价比的■■,江苏银行难能可贵的是现金股息派息率长期高于30%,对股东回报还是很好的,其提出的2024年度中期分红计划10派3★◆◆■.062元也是诚意满满★◆■,也块实施了,没有摊薄之忧,现在的股价2024★◆.12.27收盘9.71元,PE5.69,PB0■★■◆.77,股息率4.84%,按2024年业绩估算,2024年的业绩10%以上的业绩增速应该能完成,对投资者的回报与业绩一起增加,也是非常低估的,到2025年股息率将达到5%以上,非常诱人◆★◆★★■,按现在的估值股价,江苏银行还是低估的,且其短期内还没有再融资和可转债转股后的摊薄■◆■★,江苏银行还是值得持有和期待的◆■■★,所以2024年中报,三季报公布后,有部分机构和个人投资者进行了回补■■◆,我就是其中之一。从公募基金持仓来看,2024年2季度末为7.71%■◆■◆★,比2023年末的8.12%还有所降低,表明了主动公募基金短期内有所减仓★◆■◆,在中报公布后,应该有所加仓★■■★★■。北上资金2024年3季度持仓5.21%,明显比2023年末的3■★◆★★.71%增仓不少,应该是看中的是其高股息率的确定性■■★◆■。江苏银行后期还是有一定的上涨空间,这也与其基本面持续表现优良相关的。
由于我个人持有成长性银行股■◆★,观点难免有决定脑袋之嫌■■■,其它人仅供参考,但我能做到的就是我怎么想的,怎么操作的会真实的表露出来,由于投资水平低下◆★■、有限★◆■,欢迎批评讨论。数据是手工录入,错误再所难免,欢迎指正。
3、苏州银行◆★■■◆,也是我银行股中的重要持仓,对苏州银行的各项数据我过去点评的多了,其2024年3季报业绩增速、资产质量等各方面也都在第一梯队■■,也有区位优势,是一个性价比较高的成长性银行股投资标的◆◆■■◆,其中报,三季报公布后我都写了点评◆◆★◆,2023年度股价跌幅为-12.89%,2024年以来+35.58%,涨幅弱于成都银行■■■、杭州银行、江苏银行等,我想主要是其营收增速不高影响了投资者的积极性,我个人认为明显没有体现出其良好的基本面,苏州银行长期也是保持了30%以上的派息率,也进行了2024年中期10派2元的分配,对投资者的回报非常重视,管理层也是多次在二级市场增持,这样的标的拿着还是可以安心睡觉的,现在的股价2024.12★■◆■.27收盘8.10元,PE6★◆★■◆.08,PB0◆◆★◆.71,股息率4.81%,2024年业绩增速2位数以上应该没有什么问题,2024年的业绩增速也会在第一梯队◆◆◆◆,非常低估★◆◆◆。由于其股价今年涨幅不多,我2024年以来的也用闲钱对其进行了加仓◆◆,当然这是立于长期主义的。其中◆★■★,公募基金和北上资金在2024年回补明显◆◆■◆■,其中有不少主动公募基金如广发/华夏/嘉实等基金公司组团参与,他们在股价估值底部区间还会不断折腾的,但整体向上的趋势不会改变,还有很大的上涨空间■◆◆■。其股价最近走势明显较强,已经超过了其可转债强赎回价格8.05元,2025年1季度完成可转债强赎回也是板上钉钉的事,把此趋势其将成为继江苏银行,成都银行后,第三个完成可转债强赎回的城商行。这几个头部的城商行的管理层和大股东比江浙那几个农商行的管理层和大股东格局大多了,自身那么优秀的小而美的农商行,竟然没有一家完成可转债强赎回■★◆◆■◆,真是可惜了,希望常熟银行在2025年要争口气★■■■。对苏州银行的持股策略也是不变,有机会就参与转股套利。
2024年3季报公布完毕后,我重点关注的银行股的数据,由于时间紧没有及时进行数据统计汇总,现在有点空闲时间■■◆★,抓紧补了一些功课。作为银行股投资者,基础性的基本面数据肯定是要持续跟踪的★★■,我也对我持仓的几个银行股如江苏银行,杭州银行、成都银行,苏州银行等2024年3季报及时进行了点评■◆★★◆,进入2024年以来■★★,去年表现垫底的城商行重新走强,受到投资者的重视,短期内涨幅相对不小■■◆★,有些已经达到50%以上,今年的银行股可以说是百花齐放,几个大行涨幅也在40%以上,有些分红比较高的城商行,农商行涨幅甚至超过50%,明显有新增资金进入银行业,具体每个标的涨幅如何◆■■★◆◆,市场先生确实不好把握,我个人自认为是没有预测股价走势和市场偏好的能力的,自认为这些成长性银行股估值/股价/股息率/成长性还不错◆■◆★★,远没有到要获利了结的阶段◆■,也就满仓持股守息,只是每个季报出来,根据基本面和估值的变化进行了动态调整。没有能力去赚市场的钱,做不好高抛低吸的高难度动作◆■,也就不去操作了,那股价的涨涨跌跌也就割不了我的韭菜,让标的的成长给与回报,让时间成为我们投资者的朋友也挺好◆◆■◆■★。
各个银行的基础数据都在以上表格里面了,这个表格主要是我2024年3季报公布后进行的汇总,费了我不少功夫◆■◆■,下面我结合最近银行业的情况做一下简单的点评★★:
2024年即将过去,2025年即将到来,作为长期投资者来说,总结过去一年的得失★★◆★,审视自己的投资策略,持股行业及标的的基本面是否变化★◆◆★◆,今后发展潜力等也是一件必要的工作★■,作为重仓持有成长性银行股的投资者来说,2024年应该是不错的好年景,整体涨幅应该大幅超越整体的指数,可我并没有什么兴奋之处,最近也就没有什么发言,这只是这些标的从超级低估回升到低估阶段而已,今后应该还有很长的价值回归之旅要走■◆■◆,回想起2023年年末,那时的成长性银行股持续阴跌,与之相对的不仅是与大盘指数走势相反,也与几大行,甚至与浦发,民生走势也是差距巨大,当时好多持有银行股的投资者★★★■,甚至一些大V都甚少发言,成都银行,杭州银行等剔除部分指数,在业绩增速20%左右的情况下大幅下跌20%以上,我反而在那个阶段,连续写出《成长性银行股持续阴跌■◆■★,怎么办?(一至五)》,从各个方面来论证成长性银行股的巨大投资价值■◆★■■,今天我又重新读了这些文章,好多观点在今天仍然有借鉴意义,现在又临到2024年年底了◆★◆■,成长性银行股确实有了一些涨幅,估值回升了一些,股价是否涨到头了,还是处于底部■★★◆★,中间阶段,基本面是否有什么变化★◆,2025年的趋势怎么样?加上我最近的思考,这才有了今天这篇文章◆◆■★。
6、宁波银行:也是系统性重要银行之一,我过去的重仓股,过去成长性银行股的标杆■◆◆★■,基金的重仓股,估值也是较高的,其规模、营收、业绩增速、非息收入◆■■◆、息差、资产质量◆★★、竞争优势等等都还是不错的★◆■,只是与前面几个标的比较◆■◆◆、成长性、股息率★■★◆★、性价比较差而已★★★■◆■。这也是其2022年■★、2023年跌幅较大的主要原因◆◆★■◆,弱势环境下市场追求确定性,那些长期高派息且股息率相对较高的行业及个股就会受到投资者的青睐,在银行业内部也一样■★◆★,去年涨幅不错的大都股息率都不低◆■★◆,而宁波银行恰恰是过去几年股息率很低,这就是江山代有人才出★◆,原来的老龙头要让位新龙头★◆,如果其管理层改变派息策略,提高现金分红占净利润的比例,宁波银行还是会受到投资者的青睐的。但其2023年度派息计划仍然让市场失望,派息率仅为16%,最近的派息指引仍然是不低于每年净利润的10%■■,非常低◆★★◆★◆,没有什么改变。其成长性不再突出■★★■,2024年3季度业绩增速为7★★◆■.02%,派息率仍然维持较低的策略■■,不受机构和投资者待见也就非常正常了,2023年3季度股价跌幅-36★■■◆■.75%■★★◆◆★,2024年以来+22◆■★★■.78%★■◆◆,远远弱于整个银行业,现在的股价2024.12.27收盘24◆■.01元,PE5★◆★◆★.90,PB0.80,股息率2◆◆★.50%,短期内我还不看好宁波银行的股价走势,其现在这个估值■◆★■■★、成长性、股息率与成都银行、杭州银行、苏州银行等相比也没有任何优势,再一个说其是过去的长牛股,在里面的机构比较多,股价已经大幅下跌了,肯定有部分机构斩仓出逃,暂时不会有什么新的做多资金去为老机构解套接盘的,2024年2季度末公募基金和北上资金持仓分别为7.82%和4◆★◆■■◆.83%■■,与2023年末的8.09%和4◆★★◆★◆.73%变化不大,排除指数基金的被动加仓,主动公募是有明显的减仓操作的,估值的地心引力短期可能不起什么作用,可长期一定会起决定作用的。宁波银行过去积累的资产质量优势消耗的也差不多了,特别是在债权投资方面基本没什么储备,今后其对利润的调节也非常有限,与杭州银行、苏州★◆、成都银行的差距会越来越大,短期内我是不会去碰的。我左看右看,实在没看出来宁波银行中报,3季报哪里体现出来谷大仙所说的“高质量的成长”。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江苏银行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更多
看到没有同样是城商行,其基本面差异还是较大的,相对来说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商行相对好的多,当然也要管理层优秀,才能取得不错的经营业绩◆◆■■■■。具有区位优势,发展模式清晰,管理层有进取精神的成长性城商行是现阶段性价比较高的银行股投资标的,值得重视和配置。
1、杭州银行★■◆◆■,对杭州银行的各项数据我过去点评的多了,不再多说,非常的优秀。具体半年报,三季报的数据解读我也在雪球发帖解读过了,观点没变,业绩增速第一(浦发银行去年基数低,没有可比性及持续性),资产质量最优★■★■◆◆,成长性银行股新龙头地位确立★■■。2023年度股价跌幅为-20.79%,2024年以来+56.39%(雪球上面的数据,有些剔除分红后涨幅更高◆★■★★■,下同)■■◆★,好于大盘和整个银行业■★■★◆,2年算下来,涨幅仍然有限,基本还是处于估值的底部区域■■◆◆■◆,现在的股价2024◆◆.12.27收盘14.65元,PE5.31(TTM),PB0■■◆◆■.82,股息率3■■■★.54%★■,有中期分红10派3.7元已经实施,按2024年业绩估算,2024年的业绩增速确定性最强,20%以上的业绩增速应该能完成,超级低估★■◆,其在债权投资和其他债权投资提取的拨备分别为118.36亿元、29.02亿元基本都是储备型拨备★◆★◆★,可以随时拿出来反哺利润而不影响资产质量◆■◆★■★。公募基金和北上资金在2024年回补明显★◆★★◆★,2024年2季度末公募持仓占比为8.58%,北上资金3季度末持仓占比3.78%,增仓明显■■◆■◆,去年把杭州银行剔除指数的上证180又把其调回了,其中有不少主动公募基金如广发/工银瑞信等基金公司组团参与■◆★◆■,他们在股价估值底部区间还会不断折腾的★■,但整体向上的趋势不会改变◆■■,还有很大的上涨空间。现在看来,其股价距离其可转债强赎价14.76元很近了,2025年1季度达到强赎回条件甚至完成强赎回基本是板上钉钉的事◆■★◆。进入2025年1月份,其发布2024年业绩预告也是可以预期的,我对杭州银行的持股策略就是整体不会减少一股■◆◆★◆,其可转债价格处于折价时会利用手中的持股参与可转债转股套利■★★■★,同时促进转股。
从2024年3季报财报数据来看,城商行群体的业绩是最好的,而大行,股份行相对中报也是有所进步,但还没有步入上升阶段◆★★★■,只是在底部徘徊,这是为什么呢?常言说★■◆★■★:“塞翁失马,焉知祸福”,过去银保监会规定城商行不允许跨区域展业经营被看成是城商行的一个大利空,股份行的优势得到了强化◆■◆,大都全国扩网点全国展业★◆■★◆,也确实度过了一段高速成长期,可从2020年疫情开始◆◆◆◆,再加上房地产调控,其所受到的影响也是最大■■★◆◆,进入2023◆■★■★、2024年基本陷入了营收负增长的地步■★★,相反占据区位优势的部分城商行这几年营收、业绩增速■★、资产质量改善等都取得了明显的优势,中国发展最快★■、最有活力,经济实力最强的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经济发展带上面的部分城商行大都表现不错■★,如杭州银行★★◆■、成都银行、苏州银行、江苏银行等等。立志投资银行股的银粉对此要有高度的敏感性,市场环境变了★■★◆◆,我们也要跟着变化◆■,不然等几年下来,选错了标的■■★,可能就会收获个寂寞。6大行受益于国家队的救市2023★■■★,2024年以来获得的不错的涨幅◆★★■◆◆,而股份行大都是沪深300指数成分股,2024年以来表现也是不错的,而业绩优良的城商行则获得了部分指数基金,主动公募基金的加仓,2024年以来也获得较好的表现◆◆,是金子早晚是会发光的◆◆,现在对于几大行有个明显的潜在利好,国家队要对几大行注资■◆■★,就是参与增发,按规定◆★◆◆★,定向增发的价格不能低于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我想各种流程走下来◆★■◆,至少应该到4月份以后了,其参与的增发价就不应该低于2024年度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与现在的股价也有不到1倍的距离★◆,这也是最近几大行能持续走强的原因,大行还有一个潜在提升估值的措施可以实行◆◆◆★◆★,国家队注资后,其资本充足率大幅提高,其现金分红比例可以提高到35-40%也是没有问题的,那现在的股价就有了支撑。到时整个的银行股估值就会再上一个台阶,另外,无风险利率持续降低◆◆,会无形的降低权益市场的折现率的◆■◆★■◆,到时4%左右的股息率也就有了一定的吸引力。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240019号◆■★◆■★。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成都银行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更多
2023年成长性城商行大都调整的不少,还是谁的业绩好,谁的资产质量优谁调整的更多,而业绩■■★、资产质量一般的几大行和部分资产质量比较差的银行股价反而上涨较多或调整很少,这给谁说理去★★,而到了2024年,基本面优秀的成都银行/杭州银行等则受到市场投资者的关注,有人说如果有后视镜的话,去年初清仓成长性城商行,布局几大行,到2023年末时清仓几大行再布局成长城商行,就能获益最大化★★■■◆。有这种想法的人也是太贪心了◆★◆◆■,如果每次都能踏对市场的节奏,那市场上的钱可以都被他赚走了,这可能吗?凭运气可以踏对一次或几次节奏■■■,可长期算下来,大都是赔的底朝天,资金越炒越少,巴菲特曾说过★◆★■:波段操作■★◆■,高抛低吸,那是神才能做好的事,凡人是做不到的。高抛低吸做波段做不好,就不代表不需要我们投资者可以买了后可以将其放在一边不管不问的,价值投资并不是长期持有标的一动不动◆★■★,而应该根据市场,标的的基本面,估值等情况进行动态调整,我个人觉得在仓位控制的前提下做些调整还是可以的★★★。
话不多说★■◆◆★◆,直接上表格◆■,我把我这一段时间汇总的12家我重点跟踪的城商行2022—2024年3季报各项数据制成表格◆★,增加了风险加权资产和总资产收益率这2项统计数据◆★,主要是我自己参考使用,现发出来,让投资银行股的投资者有个参考对照,希望每个银行股投资者都能找到自己心仪的成长性银行股标的★◆◆◆■,希望每个用心的投资者都能取得好成绩,最好不要被当成韭菜被机构收割。
9◆★、长沙银行:营收★■■◆■★、规模★■■◆★■、业绩增速、资产质量处于第二梯队前列■◆■,2023年度股价涨幅+5★★■◆★★.52%,走势较强◆◆★■,主要有公募基金增仓■★◆,2024年以来+35.53%,在银行股中表现一般■◆,主要原因就是其现金派息率不高和2024年3季度业绩稍低于预期■★◆◆■,现在的股价2024.12.27收盘8.81元,PE4■★★◆.54,PB0.54,股息率4■★.31%,其估值也是非常低估的,按现在这个估值其可转债要发行也是会比较困难,其2023、2024年业绩、资产质量在城商行中处于中等,其最低的优势就是静态★★■★◆◆、动态估值偏低◆★,公募基金和北上资金都有所介入,会持续跟踪关注,其经营状况与湖南省和长沙市的经济发展是相关的,与江浙、山东等还是有所差距,暂不考虑介入。
对于银行业来说★■■◆,2024年出的行业政策可不少★◆◆■,新的资本新规实行,降准降息■■,调整房贷利率★◆,央行新创设了2个工具等等,对于银行业来说◆★,净息差的走势基本扭转了过去几年的持续降低的趋势■■★★◆◆,开始趋缓或走平,2025年央行的货币政策也有过去的稳健调整到了适度宽松,2025年还会有降息降准的动作,到时存贷款降息联动基本保证了银行股的净息差的稳定,现在长期国债利率低于2%,这也为2025年央行向下调整LPR,对存贷款利率同步降低打开了空间,直至把实体经济拉升上去为止★★◆★。而对于银行业经营来说◆◆■,货币越多■★★,规模越大,经营的就会越有利,至于利率高低则整体影响不大◆◆,只要保证净息差的稳定■■★★■,光规模的增长就能推动银行营收,利润的增长■★◆,房地产★■◆■■★,地方债■◆,个人金融等对银行坏账的影响2025年应该比2024年要相对改善一些,预期也是正面的。而处于经济发达地区的银行更是占据的地利的优势,更可以高看一眼★■■◆■★。
(原标题:12家城商行2022--2024.3季度数据汇总■★◆★★:现阶段成长性和估值最具性价比的银行群体)
2、成都银行,对成都银行的各项数据我过去点评的也不少■◆★★★,也是我去年增持比较多的银行之一,不再多说,也是非常的优秀。数据自己可以对比看,我基本上把它与杭州银行并称成长性银行股中的双子星。其营收、业绩■★■、资产质量还是在银行股第一梯队★◆★■,具体的2024年中报,三季报数据解读也在雪球发表过了,观点不变★◆◆■★★,营收、规模、业绩增速符合预期★■◆,资产质量优异,投资性价比突出,在江苏银行完成可转债强赎后,成都银行是2024年唯一一个达到可转债强赎回条件的银行股◆■◆,已经发布了赎回公告,最后的转股期限应该2025年2月5日,到时持有可转债的一定要提前卖出或转股,不然会受到30%左右的损失。成都银行最大的确定性就是把现金派息率占净利润的30%写进了公司章程★◆◆。2023年度股价跌幅为-22.00%,2024年以来+58.83%,好于大盘和整个银行业,现在的股价2024■◆■.12.27收盘16★◆■◆■◆.85元,PE5■★◆◆★◆.41(动)◆■★,PB0.91,股息率5.03%◆■■◆,2024年的业绩增速大概在10%左右■■◆★,也是非常低估◆★■◆◆。其2023/2024年度ROE是现阶段42家上市银行股中最高的2家之一(另一家为杭州银行),还处于中高速成长期,投资性价比突出。公募基金和北上资金在2024年回补明显,股东人数减少,筹码明显集中,其中有不少主动公募基金如嘉实/广发/工银瑞信等基金公司组团参与,临近2024年年底,有不少红利指数基金把成都银行选进了其成分股★◆◆■,近期被动资金进来的不少,今后随着红利指数基金规模的不断增加◆★,成都银行整体向上的趋势不会改变■★★,还有很大的上涨空间★■★。我个人认为,主动公募指数基金在底部进来是个好事,而如果他们在高位进来抱团那就是一个危险信号,参考的指标之一就是看标的的估值高低★■★■◆。显然成都银行/杭州银行等谈不上估值处于高位状态,公募基金现在对银行业配置的整体仓位仍然是大大的低配,大概也就是3个点左右★◆★,而其中对这些基本面优秀的城商行配置在其股本的10%左右,跑掉部分指数基金的被动配置,还是有一定数量的基金开始关注了◆◆★★◆,这在主动公募规模不断缩小★◆,不断被基民赎回的情况下还是有一些基金经理开始看好这些成长性银行股的投资价值的。他们也不全是瞎子和庸手。现在市场对成都银行的看法存在着分歧,由于其可转债基本已经完成了强赎回条件,管理层做高2024年业绩的动力降低,是不是会像江苏银行那样在2024年来一次财务洗澡,说实话◆★■★,我也不知道,我个人认为对2024业绩增速,资产质量各项指标会适当修正一下,但不会太过分,适当降低预期就行了,2024年业绩增速适当的低一些,这样可以为2025年的业绩增速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成都银行良好的基本面及成长性是不会改变的,最近我对成都银行有了一点减仓★◆■,现在看下来,调仓不调仓差别不大,甚至市值还暂时低了一些,暂时不会再减少了,等其2024年业绩预告或年报公布后再考虑其仓位增减问题。由于其现在处于转股期◆◆,可转债时不时的出现折价的机会★★■,继续套利赚个小钱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杭州银行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优秀■◆★◆。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更多
有些指标银行的报表有些还不直接提供◆■,需要投资者个人计算★◆■★★,如果能把以上这些指标熟练理解并掌握了,持续对自己心仪的标的进行跟踪◆◆★,相对来说就能对银行的基本面的理解超过市场上大多数人,对业绩和资产质量的变化趋势提前进行研判,就不容易受到市场情绪的影响◆◆,认知提高了,对基本面有变化的银行财报出来后,心里有底,就会果断的采取措施■◆◆★。而不至于为其变化找理由。
4◆■★★◆、江苏银行■◆,是19家系统性重要银行之一■★◆,也是我银行股中的重要持仓,我跟踪的时间也比较长,从2020年以来江苏银行的基本面有了长足的进步,无论营收★◆■、规模、业绩增速,还是资产质量控制都非常不错,其经营模式与杭州银行、成都银行、苏州银行不同,贷款对象更加广阔,息差控制的也相对比较高◆■★,能做到用收益去覆盖产生的坏账风险★◆◆,这也是大多数银行的正常经营办法,对于这两种经营模式我过去写过了《成长性银行股的两种选股思路》★◆★◆,我也认可江苏银行这种经营办法,毕竟银行就是经营风险的生意,在风险控制的前提下能持续的获得较高的收益,用高收益去覆盖风险,也是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也是符合央行、金监总局提出的支持实体的大政方针的。所以去年我大幅增加了江苏银行的仓位★■。其2023年度股价跌幅在城商行内是比较低的,才-1◆★■■◆◆.74%,2024年以来为+54◆■■◆★.74%,2年算下来,在城商行中表现还是非常好的★★◆,明显优于成都银行◆◆◆★■★、杭州银行等,原因何在★■◆◆?
在银行股投资这条路上,我们要清楚我们到底是要赚什么钱■★★◆,有些人认为股息很重要,每年稳稳的获得5%左右股息就很满足了,那几大行和一些高股息、低估值◆■、相对低增长的银行标的就是最佳选择◆★◆■。如果认为就是要赚市场波动的钱,研究政策◆★◆、资金进出、市场偏好等即可◆■★,如果要赚企业成长兼顾股息的钱,也就是立足于长期主义,就要去研究标的的内在价值■◆★★◆、竞争优势、发展潜力等,才能成功。我所说的城商行现阶段成长性和估值最具性价比的银行群体就是针对这类投资者的。并不是说只有投资成长性银行股才能赚钱,可能投资其他银行股或其他行业的标的能赚到的钱更多一些■★★◆◆◆,这非常正常。每个人投资标的的选择与每个人的机会成本相关,投资没有什么千篇一律的宝典。
分析银行股,对银行业来说,各种各样的指标比较多,市场上主流关注的主要是营收■★■■★、业绩增速、ROE★★◆、不良率◆★■★、拨备覆盖率、息差等,这些当然非常重要,管理层也知道市场比较重视这些指标★◆★★■◆,也会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调节,在财务规则的范围内也是可以调节的,有经验的投资者还需要重点关注营收及营收增速、关注率及关注贷款余额,逾期率及逾期贷款余额(也可以关注逾期不良比)■■、贷款损失准备及拨贷比,正常类贷款迁徙率、新生不良金额及新生不良率、资产减值计提金额、核销金额◆★◆★■★、核销-收回占营收的比例◆◆★★★,以及债权投资方面的拨备等■◆★■,这些指标相对来说不容易做手脚,按规定就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记账即可,有些数据还隐藏在年度、半年度报告的附注里面,需要有一定财务知识和一定耐心的人才能搞明白,。
过去曾长期持有南京银行■■★■,由于其资产质量和成长性有所下降,被我调仓到了其他成长性银行股上面,近期其股价到了可转债强赎回价格附近,有时可转债出现了折价,就小资金参与一下■■◆◆★★。
杭州银行、成都银行、苏州银行这三个城商行的共同之处就是坏账产生的非常少,就是资产质量控制的比较严,每年不需要拿出大量的营收去核销坏账◆■★,提取的减值准备大都变成了拨备,特别是从2020年以来,资产质量一步一个台阶,现在其资产质量各项指标已步入最优行列,适当减少当期拨备的计提也不会对其资产质量造成什么不利影响◆★■★◆,可以释放出来增加利润增速★◆◆◆■■,这就是这几家银行营收增速不高而业绩增速还在前列的原因,所以业绩增速排在第一梯队也就是理所当然了,后续发展前景仍然广阔,值得重仓配置。现在我越来越觉得投资银行的关键胜负手就是资产质量控制■★。有些银行每年■■★■◆★、每季需要拿出30-40%的营收来用于信用减值■◆◆,来核销坏账,同时其贷款减值准备和债权减值准备还没有什么增长,无他就是坏账生成率太高了,这个需要看前瞻指标正常类贷款迁徙率和逾期贷款率、关注贷款率等才能提前发现。这个是我近1-2年的看法,现在看来还是没有什么改变。
12、上海银行■★◆■◆、也是19家系统性重要银行之一,上市也比较早★★★◆★◆,过去几年成长性也一般■■★,其经营情况给人的感觉越来越平庸★★◆■,2023年以来营收负增长、业绩增速很低◆■★★◆,资产质量也没什么改善,还有所下滑,正常类贷款迁徙率2023年为2◆◆■◆■.75%◆◆★■,2024年2季度1★★★.19%(年化2★◆★★■.38%)★◆★■■■,非常高了,预示着2024年其资产质量控制还有不少困难★■■。最大的优势也是估值便宜■◆,2023年度股价涨幅+8■★.13%★★■◆★,走势不错,2024年以来+67.31%,在银行股中应该是拔尖的了,好于大盘和整个银行业■◆◆,走势非常不错的,在资本市场有时估值便宜就是硬道理★◆■◆。现在的股价2024.12★■■■★.27收盘9◆◆■.06元■◆,PE5.65,PB0.57,股息率5.07%,按其2023年和2024年1季度◆★,2024年2季度经营情况◆◆■,确实非常一般★◆◆★◆◆,可以说有点不及预期◆◆★,可其股价在2023-2024年度还是非常亮眼的,这样的情况在北京银行、南京银行、中信银行等身上都有体现,我想主要的原因还是估值超低,提别是市净率大都在0◆■■■.40-0★◆■★■◆.50左右,启动时股息率在7%左右◆★,上海银行也是2024年进行了中期派息10派2◆★★◆■.8元,对于回馈投资者也是诚意满满,而原来公募基金和北上资金等机构对其配置不高■◆■■,市场上的其他机构有时就是反其道而行之,市场是丰富多彩的,没有什么固定的投资模式,我们个人投资者也不可能每次都能踏准市场的节奏★◆■■■,按我们自身的投资逻辑选股持仓即可,上海银行估值也是低估的,计划纳入观察◆★◆◆★,其营收◆◆、业绩、规模增速和资产质量也不符合我的要求,跟踪而不会介入。
每一个行业都有投资者需要关注的要点,如果我们个人对行业及标的认知不深,很容易受大众或一些流行的观点所影响■■,就像对银行业一样■★★■◆★,越是对银行了解不多或根本没有持有银行股的投资者◆★■■◆,越相信所谓的银行鬼故事◆■■◆★,一提银行就是让利、地产不行银行也不行、息差下降■★■■★、地方贷◆◆★、地方债拖累■★、银行贷款贷不出去◆■、像日本一样几十年也不会起来,高杠杆经营风险大等等。有些基本面很不错的银行股■★■◆■◆,如坏账产生比较少,不良率/关注率/拨备覆盖率等指标不错的也先入为主的认为是做的假账,由于其脑子中已经被这些悲观的观点所占满■★◆◆★,银行越跌他们认为越正确■■◆★◆◆,底部肯定不会去买◆◆■★,现在银行股上涨了一些,这些鬼故事明显减少了,可现在又有这样一种观点流行开来了,就是以银行业为代表的央企,国企等高分红,低估值的蓝筹股上涨主要是国家队进场拉指数造成的■◆■■,主要是为了引诱散户进场★◆■◆,然后把散户给套在高位等等,最近我看到一些投资者留言★★,心里的不满及怨气还是不小的,国家一出一个什么政策★◆■◆★★,下面的发言就是利好银行■◆,利好国企,央企等。作为投资者切忌情绪化,投资就是一个理性,客观,认知思考,可以说是自己认知变现的结果,怨天尤人毫无意义★■。还不如把精力放到研究政策对行业的影响,标的的基本面是否有什么变化有用的多■◆■★■。
至于其它几个城商行如重庆银行★■■■★、西安银行■◆★■■、贵阳银行、兰州银行★★★★■、郑州银行我大致看了一下■★■■■◆,主要是处于内地■◆■◆■、中西部地区■★◆,受困于当地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坏账产生的都不少,逾期不良都比较高,基本处于城商行垫底位置,重庆银行还算马马虎虎★■■■■,有所进步◆◆◆■★,其他暂时没有跟踪研究的价值。我们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有所取舍■■★■◆。当然不跟踪并不代表我们可以不管不问,其每季★■★◆、每年发布的财报还是要浏览一下的,大致感受其各项经营、指标变化情况■◆★,这对于理解整个中国的银行业也是有帮助的◆◆★★。每次财报发布季◆★★◆◆,A股上市的42家银行的报告我还是都要看一遍的■◆★■★,有些甚至要看几遍,重点跟踪的还要重点研究各项报表及附注,就是这样还是感觉对银行业理解的很肤浅,离真正的银行实际经营状况还有很大的差距,同是财报也是可以调节的■■★★■,个别的还有可能造假■■◆■◆,所以还是要分散配置的。17家城商行基本可以分为三个档次,我现阶段比较重视的有杭州银行、成都银行★★、江苏银行、苏州银行★■■■★,齐鲁银行。
5■◆◆★◆★.南京银行,也是系统性重要银行之一,也是一家最早上市都3家城商行之一◆■◆■★■,2023年业绩增速,资产质量有所下滑■◆■★■,2023年度股价跌幅为-24.47%,2024年以来+57.40%,上半年涨幅领先,下半年有所落后,近期随着银行股板块整体强势和股价来到了可转债强赎回价格附近又有走强的趋势★◆■■◆◆。现在的股价2024.12.27收盘10.62元,与可转债强赎价110.69元相比也仅有几分钱的距离,原来我以为南京银行可能会成为2024年第一家可转债强赎的银行,看看去年江苏银行完成可转债强赎有多艰难,南京银行和江苏银行的基本面相差不大,机构也是不配合,强赎回价格就成为了极大的阻力位,现在的大盘及行业也有所配合★◆■★★◆,管理层和大股东应该留有后手,中期现金分红10派3.587元也已经实施了,其可转债达到强赎回条件基本具备,到了2025年1季度,应该也是水到渠成的事,由于2024年4季度债券市场走势非常好◆★,南京银行非息收入中债券投资收益向来比较高,其2024年4季度的业绩肯定不错,进入2025年◆★★,管理层应该会发布2024年业绩预告来促进股价上升促进转股的、其现在PE5.89◆◆■■◆,PB0■★■◆★.75★■◆★◆■,股息率5.05%,按其估值,股价,成长性,股息率,资产质量来说,已经有了一定的吸引力◆■★◆,南京银行很可能会把其3季报业绩增速9.02%◆■◆★★◆,其去年4季度业绩基数更低,2024年业绩增速达到10%非常有希望。
至于短期内部分城商行随6大行的上涨而涨幅处于2024年以来的高位,可几年整体看下来,这些成长性银行股涨幅并不高,估值仍然是最低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具有较高的成长性★■★,有人想了如果在今年其股价高位抛出,然后等其调整到低位时再买入,那不就能多赚百分之十几的利润了,拿后视镜来看有可能实现,真要落实到操作层面,那是非常的难■◆◆★◆★。搞不好就会越做成本越高。或者会丢失底部的筹码,”咬定青山不放松“,既然选择了投资成长性银行股■★★,就要坚持到底,在大的环境没有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就要持股守息,股息复投◆■、复合增长■★◆■◆■、等待过激■◆★,慢慢变富★◆■★◆!不能有小富即安的没有格局的想法。
相关资讯
2023-12-06
2023-12-06
2023-12-06
2023-12-06
2023-12-06
2023-12-06
2023-12-06
2023-12-06